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English

当前位置: 引导页 网站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人文与外语学院举办院庆20周年“雅韵量大 书香人文”格致沙龙暨汉服游园会

作者:蒋进国时间:2023-11-24点击数:

暖阳和煦,日月湖上水粼粼;风柔云淡,林间梢头叶尽染。小廊回合,枯荷尚余,群师毕至,有云鬓红装,裙裾飘然,又有衣冠齐束,襟袍猎猎。投壶、题字、猜谜,循古风、尚风雅,其乐融融。

为弘扬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教职工之间的人文交流,增进师生互动联系纽带,助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庆祝人外学院20周年,11月22日,人文与外语学院分工会与修远汉服社、林夕文学社、钱江潮杂志社和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雅韵量大 书香人文”格致沙龙暨汉服游园会。来自理学院、法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传播学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外语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分院和部门的30位教师,修远汉服社、林夕文学社、钱江潮杂志社、人外学院艺术实践中心的近20位同学参与此次汉服游园活动。本次活动是中国计量大学工会思想政治引领活动“雅韵量大 书香人文”项目的核心环节。

主办方为老师们精心准备了两汉、魏晋、唐风、曲裾、齐胸、齐腰等各种形制的汉服,并邀请专业的化妆师、发型师、造景师和摄影师团队提供服务支持。上午十点,修远汉服社同学在教授长廊开始为老师们讲解汉服的形制知识及其文化内涵,指导老师们试穿喜欢的汉服,之后造型团队依据汉服形制和试穿者形体特征进行妆造。化妆师的作品或清新自然,或雍容华贵,或花钿峨眉,或云鬓珠钗,各具特色。发型师打底座、上发片、绕发环、喷发胶,完成汉服造型的点睛之笔。

妆造完毕,汉服游园会正式开始,量大校园顿时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们到日月湖边的树林草坪间造型打卡,到陶冶亭上欣赏秋日校园美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阳光布满汉服的细密纹理,微风吹起粉黛霓裳,龙泉剑闪闪发光,佩环珠玉叮当作响。

游园环节分为书画、诗词吟诵、猜灯谜和投壶。林夕文学社设置的长桌上笔墨纸砚齐备,老师们开心的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廊柱上悬挂一排排各色灯笼,每盏下皆系有一则灯谜纸条,猜中者可兑换奖品。亲水平台摆放着投壶器具,立于几步开外进行投掷,箭镞入壶口即为胜。

他们中有文化志愿者,有汉服爱好者,也有古代文学、古代民俗学的专家学者。平素衣着简单的老师褪下常服,将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穿在身上,切身体验了一把时光穿越之旅。汉服凝结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让人甘之如饴,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体验。

汉服游园吸引了一大批师生驻足观看,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来自摩洛哥的两位留学生目不转睛地在一边观赏,对身着汉服老师们的风采赞不绝口。老师们为他们讲解不同朝代汉服的不同形制和特点,并与留学生合影留念。

汉服游园会再现古代雅韵,书法题字、猜灯谜和投壶环节等古代娱乐活动,趣味横生,师生体味古人风雅,师生从服饰之美中感悟文化之韵,感受何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汉服,这既是追求个性的表现,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生命力。穿上汉服是简单的,但如何能展现出作为中国人的内在气质更为重要,希望更多人深切地理解汉服以及背后的文化及内涵。汉服游园会将人文风雅韵味融入科学理性的校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传统文化的自信,遥寄五千年的风骨情怀。

参加活动的房瑞丽老师感受到古人头饰的繁重,汉服的服装与饰品比起便装有更多约束,繁复的妆造环节带有神圣和庄严的仪式感。她的整个妆造用时费两个小时,化妆师和发型师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她认为,当外在的形式来约束人的行动,人必然对内在的规范有所归正,汉服的仪式感有必要、有意义,这种体验非常难忘。汉服游园会这种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机会亲自试穿汉服。

人文与外语学院党委书记赵蓓茁对校工会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人文素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在以理工科为主的中国计量大学校园里,人文元素的物质载体和活动载体正在持续建设过程中,人文与外语学院要在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师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是我们人文与外语学院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这次人外学院分工会借中国计量大学工会思想政治引领项目的契机,选择大家感兴趣的切入点,用可观看、可触摸、可体验的有趣的文化活动营造校园的人文氛围,起到文化示范引领作用。



版权©2018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0571-86914516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邮编: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