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6月19日下午,中国计量大学诗路文化高等研究院“诗路雅韵”系列活动第七讲在格致中楼307会议室顺利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周庆富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旅融合实践”的讲座。讲座由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主持,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的近百名师生聆听了此讲座。
讲座伊始,周庆富介绍了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公园的不同。他指出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先提出的,它是文明的标识、精神的象征、文化的载体,没有确切的地域边界。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举措,首要任务就在于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文化的凝聚力源于对传统的保护,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发展。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逐步深入,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凝结在共同记忆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展现出永恒的魅力。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友人了解、体验、感知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的时空标识。
接着他简单介绍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提出以及2017年以来的建设指导方针和规划方案情况。中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2017年开始。《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2019年12月5日报道,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明确,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2020年10月29日,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2022年1月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大力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周庆富谈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周庆富指出从2019年两办印发方案算起,国家文化公园建设5年的建设,已经表现出了三方面成效。首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载体和平台。其次,文化力迅速崛起并产生广泛影响,既是生产力也是消费力,更是引领力。第三,文化的业态和范式穿越时空隧道加速融合蝶变,让文化成为一切的可能和可能的一切。
接着,周庆富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例,用形象的语言,图文并茂,生动阐释了“上海-石库门模式”“南京-争气桥模式”“武汉-黄鹤楼模式”“重庆-红岩村模式”“宜昌-木鱼岛模式”“重庆-解放碑模式”等六地六种建设模式,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充分论证、规划先行,打好人心仗、主动仗,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贪大图洋。
最后周庆富总结道: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重大文化战略工程,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处理好十大关系:点和线、分和合、古和今、形和魂、传和转、人和物、静和动、红和绿、城和乡、中和外。
周庆富的讲座,既有宏观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战略政策的勾勒,又有对具体的文旅融合建设模式实践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而且他结合具体文旅打造的实践样板,提到的许多非常好的文化创意,这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对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打开学生探索文化传承的思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最后,邱高兴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