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English

当前位置: 引导页 研究生教育 硕士点建设 正文

人文与外语学院举办“汉语言哲学和中国哲学话语创建”学科建设系列讲座

作者:郑玲佳时间:2022-10-31点击数:

10月27日,人外学院“汉语言哲学和中国哲学话语创建”学科建设系列讲座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讲座以“汉语言哲学和中国哲学话语创建”为主题,由刘梁剑教授主讲,朱锋刚教授主持,哲学全体研究生参加。

刘梁剑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本次会议的主题。

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哲学话语创建:当代问题。“当代”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标识了一种有别于古代与现代的精神气质。同时,对时代精神的哲学把握将为中国哲学的当下开展和话语创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中国哲学是探索的中国形态。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超越了二级学科定位。

第二个方面是汉语言哲学出发,分别讨论了何为汉语言?“汉语言哲学”与“中国哲学”何别?汉语语法和中国思想特质的相干性等问题。

汉语言哲学需要思考以下根本问题: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我们如何用汉语做哲学,如何从汉语切入,以哲学语法为考察为进路开展中国哲学运思,为世界性百家争鸣贡献新的元点与智慧。

“汉语言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区别在于,“中国”从标识普遍哲学所处的外在空间转变为标识特定哲学发生其中的地域,而“汉语言”则相应地突显为地域性的基本因素。“汉语言哲学”摆脱了“中国哲学”之“中国”作为空间概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汉语哲学的问题意识是: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相对于“有没有中国哲学”,这里侧重的是“何种”哲学。哲学不再是先在之物,也不再与中国无关的普遍者。相反,“中国”以汉语的方式呈现为内在于哲学的地域。

而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这里涉及和哲学的相干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这一问法既预设了我们可以用汉语做哲学,又预设了哲学的多元性。有人主张,汉语不可以做哲学。在较强的意义上,这实际上是说,汉语不可以做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而只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才是哲学。在较弱的意义上,这是说,汉语虽然不可做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但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才是哲学。汉语做出来的哲学也是哲学,而且恰恰因为这种哲学有别于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而有其独特价值。

除了汉语和哲学相干性问题之外,汉语言哲学还涉及西方哲学的汉语化问题。汉语和哲学的相干性争论关联着一种担忧,即:汉语能否成为一种语言哲学,汉语能否论说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的汉语化问题最终将导致汉语哲学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问题。如此一来,便需要在哲学创造的实践层面来考察汉语言哲学。汉语创造之实践既有西方哲学汉语化的脉络,也有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脉络。实际上,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古今中西相摩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用现代汉语创造了“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哲学,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当代哲学。汉语哲学亟须对此进行考察,总结出哲学话语创建的经验。

第三个方面,刘梁剑教授从哲学话语到哲学功夫,讲到中国哲学除了要像西方哲学那样注重伦理之外,还要“学”以“尽性以至于命”。就此而言,哲学话语创建并非做哲学或者哲学实践的全部,而哲学的工夫也不至于论说明理。

此次系列讲座受到了校内外同行及研究生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梁剑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看待哲学的视野,从语言学的角度给大家很多新的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在聆听完本次专题讲座后收获颇丰,并期待以后有更多机会获取相关知识。人外学院今后将更加注重专题化、多元化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

版权©2018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0571-86914516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邮编: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