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English

当前位置: 引导页 研究生教育 硕士点建设 正文

哲学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时间:2023-11-06点击数: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哲学”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中国哲学”被评为校重点学科,2011年,“宗教学”被评为校重点学科。2018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位点依托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国计量大学国学院、佛教与江浙文化校级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中心、浙江省儒学学会高校分会秘书处等学术与文化机构,以中国语言文化系、国际文化传播系等为人才培养基地,在一个工科特色鲜明的学校,于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杭州,研究、弘扬中国哲学与文化,力求追本溯源,传承创新。

1.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基于中国计量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本学科的学术优势,立足“精思国计、细量民生”之“度万物 量天地 衡公平”的计量精神,以培养哲学思辨能力为中心,以“开显智慧,敦厚品行”为目标,大力推进个性化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学术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哲学研究专门人才。

1.2学位标准

按照《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获得学位的标准为: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学科(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实践环节和必修环节,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 8 学分,必修环节 4 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3)在攻读学位期间,学位论文选题、内容和过程控制质量符合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4)完成科研业绩要求

以中国计量大学为第一单位,第一或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在《中国计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入学当年版)或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 1 篇,或会议论文被 SCI、CSSCI、I、CPCI-S等检索1 篇,或授权发明专利1项。

硕士研究生应熟练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料。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其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学术学位申请者应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总分的 60%),或者其托业(TOEIC)、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考试成绩不低于总分的 60%。英语水平未达到上述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其科研业绩突出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科研业绩要求两倍及以上),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可提出学位申请。

2.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规律的学科。我校中国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中国佛教哲学

研究内容:华严宗研究、佛教人物传记资料研究、地域佛教研究、佛教文化研究。

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以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逻辑为核心,重点对中国佛教宗派的思想与源流进行研究,关注佛教思想与信仰在本地域的流传与影响,特别是佛教文化在江浙地域流布过程中所发生的文化冲突、振荡、调适、吸收、融合等现象。

(2)中国哲学研究

研究内容:立足文本,研究宋明理学为核心的中国近世思想,关注同一时代理学与佛教、道教的互动。

研究特色:文献整理及地域文化。

(3)西方哲学研究

研究内容:一是浙江地方学术文化研究,二是中国科技哲学与计量文化研究。

研究特色:一是以价值论为基点,探讨中国哲学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所注重的是中国哲学的经世致用之维;二是结合学校特色,以计量文化为核心开展中国科技哲学的研究。

2.2 师资队伍

2.2.1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

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12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13人担任过研究生导师,5人获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指导过校优秀硕士论文,1人为博士生导师。师生比为1: 1.19。

2.2.2 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1)邱高兴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吉林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佛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60余篇论文,6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各类著作16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正承担省优势学科重大委托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曾参与获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承担了《中国文化专题》等课程。累计培养博士9名,硕士28名。

(2)张云鹏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与文艺学。社会兼职: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浙江省美学学会理事。在美学研究领域形成研究特色,曾出版《现象学方法与美学》《审美对象存在论》两部专著,发表论文多篇论文。承担科研项目有:审美对象论(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形式-意义-世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现象学”之现象学阐释(国家社科基金)。《现象学方法与美学》一书,获浙江省社科联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承担《美学概论》等课程。

(3)梁晶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现象学研究。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本学科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多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14年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著《现象学视阈下威廉斯诗歌美学研究》荣获“浙江省第三届外国文学优秀著作奖”。

(4)何兆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哲学与历史、计量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南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理事。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著3部,在《历史研究》《浙江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曾获杭州市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目前主持国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主讲《中国哲学史料学》等课程。

(5)林孝暸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兼任浙江省儒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儒学学会高校分会秘书长。近年来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神祠与民间信仰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子课题“温州宗教新动态与和谐社会建设”等研究课题、杭州市重点规划课题,并在《孔子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指导学生开展“浙江省高校中国文化辩论赛”“国艺演出”等大型传统文化弘扬活动。主讲《哲学导论》《中国文化专题》《中国哲学史》等课程。

2.3 科学研究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总数80项,科研经费684.9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9项,总经费371.1万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公开发表论文118篇,高水平论文35篇,出版著作25部。其中,在《中国哲学史》《社会科学战线》《孔子研究》《宗教学研究》等重要哲学类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6篇。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任杰博士《中国近代时间计量》获全国科史哲著作类唯一一等奖,何兆泉副教授《两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为中心》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三等奖。

2.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科设有浙江省儒学学会高校分会、校级佛教与江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国学院、中国文化中心、唐诗之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设有数字人文实验室、普通话测试站、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新闻文秘实验室、危机访谈模拟实验室、新闻发布实验室等,在万事利丝绸礼品有限公司、拱墅区文广新局、三山书院、韵和书院、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发局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设有实践基地。

学校图书馆资料室中文藏书约104.53万册,外文藏书2.36万册,订阅国内专业期刊1247种,订阅国外专业期刊87种,有中文数据库39个,外文数据库19个,电子期刊读物35900余种。学院现有仪器设备200余万,实验室总面积377.51 M2,满足了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2.5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奖助体系依托学校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实际情况,细化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奖困补助体系。一是针对学业,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科研能力的奖学金制度。分别有《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及管理办法》 《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综合测评办法》《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科研业绩点计算办法》《人文科学学院研究生格致计划实施方案》。二是补助性质,为学生提供一定生活补助的困补制度。比如《中国计量学院星源研究生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人文社科学院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办法》等。学院有健全的资助体系,年人均资助金额为11879元,资助面达100%。

3.人才培养

3.1 招生选拔

招生制度:严格执行《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人文社科学院校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认定细则》《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细则》,认真进行导师资格认定和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规定当年招生导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含)以上职称,且主持省部级及以上在研课题。

招生选拔:本学位点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方式,按照学校的招生政策,认真做好招生选拔。本学位点制定相关招生细则与生源质量的保障措施,在每个招生环节都力求坚实可靠,具有较为充足的生源。近五年,共录取研究生56名,第一志愿报考率2013年117%,2014年125%,2015年88%,2016年100%,2017年94%,优质生源率约在50-57%之间,录取率在61-83%之间。

3.2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按照《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既有针对学位点的整体性培养方案的设置,也有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个体化培养方案。结合本学位点的三个研究方向,在组织校外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以大类基础课、学科学位课、学科选修课为主确立了本学位点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宗教学、中国哲学史料学、中国哲学经典选读、中国佛教专题、浙学专题、国学专题、哲学前沿等课程群。每门课程都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师资上,承担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保质保量完成。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学校研究生院每学期安排教学督导组对关键教学环节进行随机性的教学检查,研究生对课程评价在良好以上。积极开展教学教改研究,立项《宗教学》《中国哲学史》等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立项《西方哲学史》双语课程。立项《中国哲学史》《浙学专题》《宗教学》《西方哲学史》等四门教材建设。除课程体系外,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学科前沿知识教学。

3.3导师指导

参照《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制定了《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人文社科学院校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资格认定细则》,加强对导师选聘、培训考核、导师履职等环节的管理。

导师选聘:由学院教授委员会依照《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人文社科学院校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资格认定细则》,定期开会讨论新增导师与原导师的资格认定,报请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和公示后最终认定。

导师培训考核:学校研究生院和学院每年至少对所有导师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包括学位点建设情况、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学科发展前沿及师德师风要求等。在学校考核基础上,学位点重点考核导师对研究生学习环节的关注和管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取消当年招生资格,允许研究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内导师的重新选择。

导师履职:要求每位导师每年度组织一次研究生学术沙龙或主题论坛,加强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过程的指导。除日常对学生指导外,每周三下午确定为导师与研究生会面日。

3.4学术训练

本学位点遵照学校学术相关制度,建有健全的学术训练体系,制定《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格致计划”实施方案》,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求知和研究氛围。实施“格致计划”,每年对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生给予经费资助,通过“云林教育基金”,对学生发表论文给予2000元的经费资助。

课内学术训练: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必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收集及消化吸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技巧等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学术沙龙、读书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写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课外学术训练:本学位点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术训练:(1)学源论坛 :定期举办seminar活动,每位研究生都至少进行1次学术论文发表经验交流和1次学术评论。(2)读书会:定期组织读书会活动,由指导老师指定阅读书目,写作读书报告并进行讨论。(3)辩论会:定期举办学术辩论,以热点学术问题为中心,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讨论。(4)学术讲座: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举办的学术讲座。(5)每年度组织1-2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3.5学术交流及国际化

本学位点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活动,《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格致计划”实施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从活动经费中给予学生支持。近五年来,学院组织大型学术会议2次,均设有研究生专场,遴选部分研究生提交优秀论文参加交流,研究生累计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余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或撰写会议综述30余篇。

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交流,累计赴台湾交流20人次。根据《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出国(境)研学交流“启明计划”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并资助学生研学,1名研究生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比利时列日大学留学。

3.6分流淘汰

本学位点按照《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注重对研究生各关键培养环节的管理。主要分流措施有:

(1)学分要求。所有学生必需在修完个人培养计划内规定的课程学分后才能进入后续的论文考核相关环节。

(2)学位论文学术检测。对所有硕士论文进行检测,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以“总文字复制比”为检测指标。学位论文检测作为一个固定环节排在论文盲审之前进行,如果“总文字复制比”大于20%,退出当次论文答辩过程。

(3)学位论文盲审。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要进行校外双盲审。盲审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盲审成绩两个“中”及以上者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4)学位论文延期。基本学制为2.5年,由于特殊情况在基本学制内未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按照学校学制规定延期。

从目前情况来看,分流淘汰措施的各阶段执行情况良好,分别因预答辩、机检、盲审、科研论文未达标而推迟答辩者,共计5人。

3.7论文质量与成果产出

本学位点按照《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规定》《中国计量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优秀专业实践奖励办法》等,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控制与抽检。

(1) 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与抽检

主要培养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科研业绩审核、学位论文撰写、预答辩、机检、盲审和正式答辩(见图1-1)。前一环节考核通过是后一环节开始的前提,并为此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

近五年,本学位点完成毕业论文27篇,盲审合格率100%,平均优良率77%以上,优秀率25%以上。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4篇。在2016年抽检中,全省排名第五名(包括浙江大学),平均分80.8分。

(2)研究生成果产出

近五年,研究生累计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50余篇,研究生获得发明专利1项。

3.8学风教育

本学位点重视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严格按照《中国计量学院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实施细则》,从源头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目前为止,本学位授权点未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本学位点通过如下机制开展学风教育:

(1)导师负责制:各位导师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心得,对学生在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方面进行教育培养。

(2)学科引导制:学生可以就当今学术道德环境和科研条件等方面展开充分讨论,并结合对于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等教育活动的学习体验,发表各自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以学科负责人为代表向学生明确本学位授予点的要求。

(3)学术不端处罚机制:本学位授权点根据有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文件,包括导师教育、取消奖学金评比资格、延迟毕业答辩等内容。

3.9 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严格按照《中国计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人文社科学院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办法》《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请假制度》《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细则》等。日常管理方面,除导师外,学院配备分管领导、研究生秘书、辅导员与班主任等人员管理学生生活及学习,保障学生在校的正当权益。

学院对于涉及到学生权益的事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处理,并及时信息公开,在学院网站与QQ群、微信群上同步更新消息。除此,学院还会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发放《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在校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征询研究生对在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及相关建议。

3.10就业发展

本学院从2017年至今,毕业学生共27人,其中15人在高校、国家机关等行政事业单位,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9人在企业就业,1人创业。总体来看,63%的毕业生升学或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工作质量较高。

2017年至今,毕业学生共27人,就业情况如下:


4.特色发展

目标与标准特色:立足“精思国计 细量民生”之“度万物 量天地 衡公平”的计量精神,以培养哲学思辨能力为中心,以“开显智慧 敦厚品行”为目标。

基本条件建设特色:以江浙地域思想与文化为研究主线,从哲学、文化、语言、宗教等多角度开展学术研究,既凸现本土文化的优长,又兼具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突出学科建设对文化建设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模式特色:以导师负责制为中心,通过系列学术训练环节及课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能力。

二、持续改进计划

1.已申报获批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点,拟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美学、宗教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2.特色研究方向。根据专家的建议,拟在加强现有佛教哲学研究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地方佛教的研究。拟以浙江佛教人物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重点在唐诗之路地域佛教研究、计量哲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进展。

3.导师队伍建设。以引进和培养并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重视年轻博士的成长。教授队伍已进一步增强。

4.生源质量。拟开设PPE(Philosophy、Political、Economy)跨学科专业;推进实施本硕创新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积极开展招生宣传。

5.课程设置。在现有兼顾哲学二级学科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强化原典类课程建设。

6.学术训练。进一步通过学术讨论、论文发表、读书会、境内外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202172


哲学 学科博士点申请基本条件对标情况

根据《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2020)》相关一级学科申请基本条件做对标分析,重点是各项硬性条件要求和数字量化性要求。根据申报惯例,各项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22年12月31日,“近五年”统计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版块

基本条件

对标情况

对标情况简要说明

方向特色

1、主干学科方向不少于3个。

2、1-2特色研究优势

¨已达标

¨预期能达标 √

¨无法达标

1、现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技哲学3个研究方向。

2、佛教与宗教学研究、计量哲学研究有一定特色和优势。

学科队伍

1.人员规模:20人的研究团队。服务年限不少于3年。

¨已达标

¨预期能达标√

¨无法达标

1、目前哲学所有专职研究人员12名,全部为博士。教授3名,副教授3名。加上中文系、外语系等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团队已近20人左右。但距离服务3年的要求部分人员尚未达到。

2.人员结构:博士70%;高级职称不低于2/3;正高不低于1/3

¨已达标 √

¨预期能达标

¨无法达标

专任教授博士学位比例在100%以上,高职称教师14人,比例在70%。正高职称8位,比例为40%。

3.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每个研究方向不少于3名正高;每个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以上。指导研究生3年。获省部级以上奖1项以上。

¨已达标

¨预期能达标 √

¨无法达标

1、略低于每个主干方向均有不少于3名正高级职称要求。要求总数为9人,目前为8人。

2、主持项目有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1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2项。

3、获奖有省部级以上2项,尚需提高。

4、研究生培养符合要求。

5、高水平科研论文数量尚有差距。

人才培养

1.培养情况:授予学位25人以上。

¨已达标 √

¨预期能达标

¨无法达标

截止今年,近五年已经授予学位30人以上。

2.课程与教学:课程设置符合哲学一级学科要求。

¨已达标 √

¨预期能达标

¨无法达标

课程和教学符合要求

3.培养质量:有学生考取博士。

¨已达标 √

¨预期能达标

¨无法达标

毕业生中已有4为分别考取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培养环境与条件

1.科学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

¨已达标

¨预期能达标 √

¨无法达标

1、近5年,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约30项。符合要求。

2、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目前有2项,略有差距。

3、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符合要求。

4、研究生生均发表论文2篇,符合要求。

2.学术交流

¨已达标 √

¨预期能达标

¨无法达标

1、近5年,主办国际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符合要求。

2、8名研究生参加世界哲学论坛,全部研究生参加本学科点主办的学术会议。

3、和国内外大学开展了一定的交流活动。还需进一步提高。

支撑条件

¨已达标 √

¨预期能达标

¨无法达标

藏书、制度等符合要求

2022年12月

版权©2018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0571-86914516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邮编: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