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中华文化优秀课程多语种数字化全球传播计划”专家审核通过团队名单。由我校人文与外语学院彭飞副教授带领的团队凭借“中华建筑艺术课程”系列课程,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入选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的该计划。团队将参与后续集中研讨与课程开发工作,助力中华文化以多语种数字化形式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优秀课程多语种数字化全球传播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举措,旨在发挥语言文字“以文化人”的作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数字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该计划自2025年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区院校的广泛参与,共收到报名材料3200余份。经过综合筛选与专家严格评审,最终确定121支团队入选。彭飞团队凭借选题的独特性、扎实的学术基础以及创新的传播方案,在众多申报中脱颖而出,是我校在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领域的重要进展,体现了我校在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实践积淀与创新能力。
彭飞团队申报的课程聚焦于中华文化“衣食住行”中“住”的领域,以“亭”“台”“楼”“阁”四字为切入点,融合“计量”与“建筑”文化,深入挖掘汉字演变与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将系统梳理中国传统建筑中亭台楼阁的艺术体系与度量衡文化,并结合相关的非遗技艺传承,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构建汉字构形逻辑与建筑实体之间的互文关系,提供从语言符号到空间实体的立体解读视角。
我校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国际传播工作。此次团队成功入选,是我校在文化育人及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后续将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为团队提供政策、人员等全方位支持,确保团队打造的课程内容能够成为丰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全球中文传播的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团队将持续推进汉字文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提升“数字中文”的全球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计量力量”。
